JAH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机械循环支持的效果分析

2025-01-12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在没有CS的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血管内LVAD的使用与较高的费用相关,但与较低的死亡率无关。需要随机数据来改善无CS患者行PCI的器械选择。

在过去的十年中,机械循环支持(MCS)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使用频次有所增加。主动脉内球囊泵(IABP)历来是最常用的设备;然而,MCS辅助PCI的使用增加主要是由于其他MCS类型的使用增加,如血管内微轴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直到最近发表的DanGer Shock试验显示接受血管内LVADs的患者在180天的死亡率有所改善,比较血管内LVADs与IABPs支持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大量观察性数据显示,接受血管内LVADs的患者要么结果相似,要么存在潜在危害。特别是对于接受高风险PCI的患者。一些研究表明,没有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接受血管内LVAD得到较高心输出量可能导致更完整的血运重建。大多数关于MCS使用的现有研究都是回顾性的或缺乏对照组。迄今为止,比较无心源性休克患者血管内LVAD与IABPs进行PCI的最大随机对照试验因无效而提前停止。在过去的十年中,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在高风险PCI患者中的使用有所增加,但相关益处的数据有限。

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试图探究在接受PCI治疗的无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血管内微轴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与主动脉内球囊泵的使用之间的关系。

该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16年4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期间接受PCI无CS的大量参保人群的索赔数据。研究人员使用逆概率治疗加权,评估了器械类型和临床结局之间的关联。该研究的主要结局为全因死亡率。次要结局包括卒中、出血、透析、重复血运重建术和入院期间和30天的总医疗费用。

研究人员确定了2879例无CS的患者,他们采用主动脉内球囊泵或微轴LVAD辅助进行PCI。受试者平均±SD年龄为68.2±12.5岁,女性占27%(n=764)。倾向加权后,与主动脉内球囊泵的使用相比,血管内LVAD的使用与医院内(比值比[OR]为1.30 [95%CI为0.88-1.91];P=0.19)或30天死亡率(OR为1.19 [95%CI为0.84-1.69];P=0.33)的显著差异无关。与接受主动脉内球囊泵的患者相比,指数入院的平均总费用(96716美元 vs. 71892美元;P<0.001)和30天(16671美元[95%CI为6639-28103美元];P=0.001),在接受血管内LVAD的患者中明显更高。在任何时间点,器械类型与卒中、出血、偶发透析和重复血运重建术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

由此可见,在没有CS的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血管内LVAD的使用与较高的费用相关,但与较低的死亡率无关。需要随机数据来改善无CS患者行PCI的器械选择。

原始出处:

P. Elliott Miller,et al.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out Cardiogenic Shock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HA.2025.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full/10.1161/JAHA.124.037424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7677, encodeId=3517224e677b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d29e83893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88f9510800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源性休克#</a> <a href='/topic/show?id=277f612458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机械循环支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1080, encryptionId=88f9510800b, topicName=心源性休克), TopicDto(id=61245, encryptionId=277f6124588, topicName=机械循环支持), TopicDto(id=78389, encryptionId=cd29e838938, topicName=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an 12 09:01:52 CST 2025, time=2025-01-1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EJM: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很少或没有接受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并且有缺血的客观证据,PCI治疗的心绞痛症状评分低于安慰剂治疗,表明心绞痛的健康状况更好。

Hypertension:术前舒张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高血压是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一个非常常见和干预有效的危险因素。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收缩压控制良好的患者中,较低的舒张压(<50 mmHg)是患者长期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Eur Heart J: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高危出血患者长期预后

在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与非HBR患者相比,HBR患者出血和缺血事件的长期风险增加,死亡风险更高。

Eur Heart J: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改用电子烟的预后意义

在因冠状动脉疾病接受PCI治疗的吸烟者中,与继续使用可燃香烟相比,改用电子烟(特别是完全过渡)或戒烟与降低MACE风险相关。

Eur Heart J: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单药疗效比较

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相比,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在植入DES的PCI后1个月和1年内心血管和出血结局相似。

JAHA:慢性全闭塞不是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与未接受PCI的CTO患者相比,接受PCI治疗的CTO患者的长期死亡率升高。与接受PCI的非CTO患者相比,成功开通CTO后患者死亡率相同。

Cardiovasc Diabetol: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复发性血运重建相关

这些结果强调了TyG指数作为复发性血运重建预测指标的潜力。病变进展成为复发性血运重建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支架内再狭窄。将TyG指数纳入风险预测模型可能有利于准确的风险分层,从而改善预后。

Eur J Prev Cardiol: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脂蛋白(a)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方法。脂蛋白(a)水平是长期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在评估PCI患者时应予以考虑。

床旁血小板功能检测不可靠!PCI中血小板功能和基因检测国际共识发布

2024 版 PCI 中血小板功能和基因检测共识发布,介绍双抗意义、P2Y12 抑制剂特点、检测意义及适用人群,还提及相关研究和 AHA 声明观点。

JAH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策略

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治疗3个月,随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剩余时间,可被认为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