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酸性组织微环境可能是慢性炎症的重要肇事者

6小时前 梅斯小智 MedSci原创 发表于威斯康星

炎症,是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和损伤的重要“防线”,它能够有效维护机体健康,并清除潜在的威胁。然而,炎症反应如果失控,便可能演变成组织损伤、慢性疾病甚至癌症,成为医学研究的焦点。许

炎症,是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和损伤的重要“防线”,它能够有效维护机体健康,并清除潜在的威胁。然而,炎症反应如果失控,便可能演变成组织损伤、慢性疾病甚至癌症,成为医学研究的焦点。许多研究集中在炎症如何影响身体各种器官及其微环境,但“组织微环境如何反过来影响炎症过程”这一问题,尤其是酸性微环境对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机制,仍未被充分揭示。近期,波士顿儿童医院/哈佛医学院周旭团队携手耶鲁大学Medzhitov 教授团队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在Cell上发表,首次揭示了巨噬细胞内转录调控粒子BRD4凝聚体作为细胞内pH传感器的机制,为我们理解炎症和代谢的交互调控提供了新视角。

图片

炎症和局部酸性环境:身体健康的“酸碱秘密”

正常情况下,人类身体各组织的pH环境相对稳定。以血液为例,pH严格维持在7.35-7.45之间,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提示疾病状态,如感染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大脑、淋巴结及肿瘤区域因局部血供不足、代谢异常等原因,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pH下降,形成酸性微环境。酸性环境不仅是病理状态的标志,也可深刻影响细胞功能和免疫反应。

细胞不仅能够“维持”其内外pH平衡,还能“感知”周围环境的pH变化。已有研究识别出细胞膜上的一系列pH感应受体,如GPR65、GPR68等,它们可以感知细胞外pH变化,调节代谢和免疫反应,比如运动时导致的肌肉疼痛、代谢调节等,但细胞内部是否存在直接的pH感知与响应机制,一直是免疫学的难点。

免疫系统中,巨噬细胞作为“前哨”,能快速识别和响应异常环境,调控基因表达,驱动炎症反应。巨噬细胞是否能通过感知细胞内pH变化,动态调节其炎症水平?这是本研究着眼的关键问题。

研究设计:重塑炎症背景下的酸性环境

团队在LPS(脂多糖,细菌成分)刺激的小鼠炎症模型中检测到了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物显著的酸性pH变化,约6.5,远低于正常细胞培养环境(pH7.4)。随后,体外实验通过将巨噬细胞分别置于pH 7.4与pH 6.5培养基中,预处理4小时,再用LPS刺激4小时,模拟炎症诱导的酸性局部环境,探究pH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结果显示不同炎症因子对酸性pH环境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 pH不敏感基因:表达稳定,涵盖基本先天免疫与抗细菌反应基因。
  • pH抑制型基因:表达被酸性环境明显抑制,主要涉及抗原呈递、抗病毒及炎症调节通路。
  • pH协同型基因:表现出在酸性条件下被诱导,上调血管生成、T细胞分化等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RNA-seq与线性去卷积分析共识别出1620个pH敏感差异表达基因,展示了酸性pH在基因调控上的精准调节,而非简单的泛抑制或促进。

这一结果颠覆了传统认为酸性环境“抑制炎症”的单一观点,说明组织微环境通过pH的精细调控,可能重塑免疫应答的性质和强度,具有重要的生理及病理意义。

图片

揭秘机制:酸性pH如何影响基因表达?

接下来,研究组进一步探究这一pH依赖调控机制的分子基础。研究发现:

  1. 该调控机制不依赖于传统pH感受器——巨噬细胞中高表达的Gpr65、Gpr68不参与此调控。
  2. 与低氧诱导因子无关——Hif1a和Hif2a不参与调节。
  3. 非炎症小体、非蛋白合成或DNA复制阻断相关,亦不依赖TLR4和干扰素信号通路。
  4. 转录调控层面起作用,即主要通过调节基因转录激活实现pH响应。

通过ATAC-seq和ChIP-seq分析(染色质开放性与组蛋白修饰),发现酸性pH仅选择性影响特定基因的染色质可及性与增强子活性,而不改变全基因组的表观遗传状态。pH抑制型基因的启动子区域H3K4me3和H3K27ac水平降低,增强子活性被抑制,这提示酸性环境可以通过影响染色质结构辅助调节转录活性。

核心发现:BRD4凝聚体作为细胞内pH传感器

为揭露pH信号感知的关键分子,团队参考酵母pH敏感蛋白的特征氨基酸序列,聚焦哺乳动物蛋白数据库进行筛选,最终“锁定”转录因子BRD4。

 

BRD4,是转录激活的重要调节因子,具备大量无序结构区(IDR),能与其它转录共激活因子如MED1、P-TEFb和RNA聚合酶II形成液-液相分离(LLPS)驱动的“转录凝聚体”。这些凝聚体对基因表达具有增强作用。

研究显示:酸性pH(6.5)会破坏BRD4凝聚体的形成,这一效应是可逆的——恢复到中性pH后,凝聚体迅速复原,基因表达亦同步恢复。进一步,约70%的pH敏感基因受BRD4调控,BRD4的IDR区域过表达能够部分“挽救”pH抑制型基因的表达。

细节方面,BRD4 IDR内含两段富含组氨酸(His)及脯氨酸(Pro)、天冬氨酸(Glu)序列(aa721-800和aa1001-1080),突变其中组氨酸为丙氨酸后,凝聚体就不再对酸性pH失稳。这是因为组氨酸的pKa约为6.0,在弱酸环境中质子化后,改变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破坏液-液相分离结构。

更为有趣的是,将这一组氨酸簇模块移植到FUS蛋白的IDR区,也赋予该蛋白对pH的响应能力,说明组氨酸簇是一种可模块化的“酸性传感元件”。

这一发现首次从分子级别揭示了细胞内如何通过转录凝聚体实现pH感知,填补了长期以来细胞内pH感应机制的空白。

图片

糖酵解与BRD4:炎症-代谢耦合的反馈回路

研究团队还发现, BRD4不仅调控炎症基因,也促进糖酵解关键酶表达。LPS刺激会增强巨噬细胞糖酵解,导致细胞内pH下降,进而抑制BRD4凝聚体。

使用BRD4抑制剂JQ1后,巨噬细胞的糖酵解明显减弱,提示BRD4通过促进糖代谢反向影响细胞内pH环境,二者共同形成一个负反馈调节环路:

  • LPS刺激 → 糖酵解增强 → pH下降 → BRD4凝聚体解聚 → 特定基因表达调控 → 限制炎症过度激活。

这一反馈机制有效防止炎症反应过度激烈造成的组织损伤,实现炎症和代谢的动态平衡。

研究意义与展望

这项研究首次提出“转录凝聚体作为细胞内pH传感器”的概念,开辟了细胞微环境调控免疫反应的新领域。能够精准感知并响应炎症引起的局部酸性环境,细胞利用BRD4这一机制在转录层面实现动态、可逆的基因表达调控,为免疫细胞适应反复波动的病理环境提供了分子基础。

这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炎症、糖代谢及表观遗传相互作用的理解,也为探索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和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提供参考。更重要的是,BRD4作为pH传感器的发现,为靶向其IDR结构和pH调控机制开发新型抗炎药物带来希望,有望推动精准治疗策略的发展。

梅斯编辑点评

此次周旭团队与Medzhitov教授团队合作,呈现了免疫细胞应对局部酸性环境的“惊人妙招”——通过BRD4凝聚体的动态组装实现pH敏感的转录调控。这种从微环境pH感知到基因表达精准调控的发现,既有深刻理论价值,也在临床抗炎、代谢调节领域具备巨大潜力。

几点思考:

  • BRD4凝聚体pH敏感性的发现是否适用于其他免疫细胞或者非免疫细胞?其机制普遍性如何?
  • 在慢性炎症或肿瘤酸性微环境中,BRD4功能失调会带来怎样的病理后果?
  • 针对BRD4 IDR区域的pH调控开发小分子药物,如何兼顾效果与安全性?
  • 此外,是否存在其他转录因子或凝聚体同样具备细胞内pH感知功能?

未来研究若能抓住这些关键问题,将有助于将基础发现转化为临床诊疗新策略,引领免疫代谢调控学科的新篇章。

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正揭示着人类生命的复杂精妙,也提醒我们:任何细胞的微小环境变化,都可能写就健康与疾病的关键篇章。了解并干预这些“隐形开关”,是医学未来的必然趋势。

本研究由波士顿儿童医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周旭(Xu Zhou)教授和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Ruslan Medzhitov教授共同通讯,博士后吴中洋(Zhongyang Wu)博士和Scott D. Pope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316, encodeId=f37722e4316b2, content=炎症,是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和损伤的重要“防线”,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b026286625, createdName=135672_1610, createdTime=Tue Jul 22 05:57:03 CST 2025, time=4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山东省),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314, encodeId=6afa22e4314f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3c66e0011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炎症#</a> <a href='/topic/show?id=430750648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微环境#</a> <a href='/topic/show?id=0d7e9559e4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酸性微环境#</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0648, encryptionId=430750648d8, topicName=微环境), TopicDto(id=67001, encryptionId=53c66e0011b, topicName=炎症), TopicDto(id=95597, encryptionId=0d7e9559e44, topicName=酸性微环境)],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l 22 05:19:34 CST 2025, time=5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威斯康星)]
    4小时前 135672_1610 来自山东省

    炎症,是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和损伤的重要“防线”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316, encodeId=f37722e4316b2, content=炎症,是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和损伤的重要“防线”,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b026286625, createdName=135672_1610, createdTime=Tue Jul 22 05:57:03 CST 2025, time=4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山东省),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314, encodeId=6afa22e4314f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3c66e0011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炎症#</a> <a href='/topic/show?id=430750648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微环境#</a> <a href='/topic/show?id=0d7e9559e4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酸性微环境#</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0648, encryptionId=430750648d8, topicName=微环境), TopicDto(id=67001, encryptionId=53c66e0011b, topicName=炎症), TopicDto(id=95597, encryptionId=0d7e9559e44, topicName=酸性微环境)],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l 22 05:19:34 CST 2025, time=5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威斯康星)]
    5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威斯康星

相关资讯

J Ethnopharmacol:薏苡素通过抑制肝巨噬细胞中T.g.HSP70/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刚地弓形虫感染引起的肝损伤

探讨薏苡素对弓形虫感染引起的肝损伤的影响,并阐明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J Ethnopharmacol:理冲汤通过靶向CXCL8改善子宫平滑肌瘤炎症微环境,减轻纤维化

该研究阐明理冲汤(LD)改善子宫平滑肌瘤(ULM)的治疗机制。

J Ethnopharmacol:五味子有效成分Gomisin A对糖尿病皮肤创面愈合的疗效及机制: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实验验证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五味子有效成分对糖尿病性皮肤创面的治疗作用,并利用糖尿病性皮肤创面模型验证其作用机制。

J Ethnopharmacol:黄芩清热除痹胶囊通过下调CircRNA 104633抑制JAK 2/STAT 3通路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和高凝状态

从抗炎、抗凝方面探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的作用机制。

Phytomedicine:肠道菌群介导泻火固正颗粒对2型糖尿病β细胞去分化的缓解作用

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探讨泻火固正(XHGZ)颗粒对2型糖尿病(T2DM) β细胞去分化的作用机制。

Front Pharmacol:木芙蓉叶提取物缓解紫外线诱导皮肤光老化的机制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木芙蓉叶提取物(EHMF)对紫外线诱导的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综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本文总结生物标志物、遗传学等多方面证据,并探讨炎症参与ADHD的可能发病机制,以期为ADHD的发生发展机制和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向。

J Diabetes Res:参连汤改善db/db小鼠LPS相关炎症: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

本研究探索参连汤对肠道功能的改善与2型糖尿病的治疗之间的机制联系。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炎症在抑郁和焦虑障碍、情感及认知中的作用——基于遗传与非遗传证据的 Lifelines 队列研究

CRP与抑郁障碍和消极情感相关,遗传分析显示CRP和GlycA的GRS与消极情感及焦虑障碍风险增加相关,sIL-6R的GRS与记忆功能下降相关。MR分析提示CRP可能对焦虑障碍有潜在因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