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病例】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DLBCL)如何诊断?

2024-09-26 衡道病理 衡道病理 发表于上海

今天就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瑜琇老师为大家分享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要点。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16岁,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2年。

 大体描述

“左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穿刺组织一堆,共大小2.0×0.5×0.2cm。

 镜下形态

图片

淋巴结基本结构消失,增生细胞弥漫分布

图片

形态不典型大细胞散在分布于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背景中

图片

大细胞核型不规则,可见小核仁,细胞质较丰富

图片

大细胞可见核分裂象

图片

背景见个别嗜酸性粒细胞

 免疫组化

1、阳性标记:

图片

CD20

图片

CD79α

图片

PAX5

图片

OCT2

图片

BOB1

图片

MUM1

图片

BCL6

图片

BCL2

图片

C-myc

图片

Ki-67

2、阴性标记:

图片

EMA

图片

CD15

图片

CD30

图片

CD3

图片

CD5

图片

CD4

图片

CD8

图片

CD10

图片

CyclinD1

图片

ALK

图片

TIA1

图片

CD57

图片

CD21未显示FDC网

3、EBER原位杂交:

图片

EBER+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汇总:

阳性标记:

CD20,CD79α,PAX5,OCT2,BOB1,MUM1,BCL6,BCL2约60%+,C-myc约50%+,Ki67约70%+;EBER+

阴性标记:

EMA,CD15,CD30,CD3,CD5,CD4,CD8,CD10,CyclinD1,ALK,TIA1,CD57;CD21未显示FDC网

 分子检测

B细胞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检测结果阳性

 补充病史

患者既往无淋巴瘤病史,无免疫功能缺陷,身体健康

 最终诊断

“左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送检组织未见淋巴结基本结构,病灶内散在分布一定量形态不典型大细胞,结合免疫组化标记、EB病毒原位杂交及基因重排检测结果,符合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本例瘤细胞量较少,背景富于T细胞及组织细胞,呈多态模式)。鉴于患者年轻,且活检组织小,可供评价成分有限,请进一步结合临床,必要时行MDT讨论。

 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定义

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DLBCL)是一种大B细胞淋巴瘤,大多数肿瘤细胞被EB病毒感染。患者没有淋巴瘤或潜在的免疫缺陷/失调病史(免疫衰老除外)。该肿瘤不应满足其他EB病毒相关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或淋巴瘤的诊断标准。

临床特点

患病人群:大多数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少数年轻患者也可发病。

发病部位:年轻患者主要表现为淋巴结受累,老年患者结外受累更常见,通常累及肺、胃肠道、皮肤、骨髓等;约5-10%的患者可同时出现淋巴结和结外受累。

临床表现:患者B型症状常见,>50%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年龄调整国际预后指数(aaIPI)评分和东部肿瘤合作组(ECOG)表现状态评分。

组织形态

1.单态模式

  • 肿瘤细胞:瘤细胞丰富,弥漫分布,呈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形态

  • 背景细胞:炎症背景少

图片

瘤细胞弥漫分布,核仁明显、居中,背景炎症细胞少

2.多态模式

  • 肿瘤细胞:瘤细胞少,散在分布,以Hodgkin Reed-Sternberg(HRS)样大细胞为主

  • 背景细胞:富于反应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

  • 年轻病例形态通常类似于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大B细胞淋巴瘤(THRLBCL)

图片

瘤细胞散在分布,核型不规则,核仁明显,背景炎症细胞丰富

图片

瘤细胞散在分布,背景见较多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类似于THRLBCL

3.两种模式均可伴有地图样坏死

图片

地图样坏死

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

  • 表达B细胞标记:CD20、CD79α、CD19、CD22、PAX5

  • 非生发中心亚型:CD10-、BCL6-/+、MUM1+

  • 常表达PD-L1、CD30,极少数共表达CD15

  • Ki-67显示高增殖指数

  • 大多数瘤细胞EBER+,多为潜伏期Ⅱ型(EBER+、LMP1+、EBNA2-)和潜伏期Ⅲ型(EBER+、LMP1+、EBNA2+)

图片

两种模式瘤细胞CD20、CD30、PD-L1和EBER的表达

图片

瘤细胞表达LMP1和EBNA2

分子改变:

  • EB病毒驱动的发病机制仅依赖于数量有限的额外驱动突变

  • 大多数病例存在IG基因克隆性重排

  • 可出现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受限”或寡克隆

  • IG易位不常见(约15%中可见)

  • JAK-STAT和NF-κB信号通路激活

  • 不易发生MYD88 和/或CD79B 基因突变

主要鉴别诊断:

1.经典性霍奇金淋巴瘤 (CHL)

  • 临床特征:好发于颈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起病先累及一个部位淋巴结;两个年龄高峰:青少年/年轻人,老年人;出现B症状

  • 形态特征:至少部分淋巴结破坏;6或7种HL细胞形态;复杂炎症背景,瘤细胞周围常见“T细胞环”

  •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广谱B细胞标记CD20、CD79α-或异质性+,OCT2、BOB1-或其中之一+,PAX5弱+,CD30+;EBER部分病例+

  • 分子检测:大多数IG基因克隆性重排阴性

图片

CHL中见HRS细胞,核仁明显,胞浆丰富,背景炎症细胞丰富

图片

CHL瘤细胞不表达CD79α、弱表达PAX5、表达CD30、 PD1阳性的T细胞围绕瘤细胞形成“T细胞环”

2.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大B细胞淋巴瘤

  • 临床特征: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淋巴结,常累及骨髓

  • 形态特征:肿瘤性大细胞(中心母/免疫母细胞样,HRS样);反应性小T细胞和非上皮样组织细胞背景,瘤细胞周围常无“T细胞环”

  •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表达B细胞标记、CD30-、CD15-、EBER-

  • 分子特征:IG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2p16.1获得、2p11.2和9p11.2缺失

图片

瘤细胞散在分布,背景见大量反应性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

图片

瘤细胞侵犯骨髓,表达CD20,背景淋巴细胞表达CD3,组织细胞表达CD68

参考文献:

1.WHO Classification of Haematolymphoid Tumours (5th ed.)

2.Bourbon E, Maucort-Boulch D, Fontaine J,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survival in EBV-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Blood Adv. 2021;5(16):3227-3239. doi:10.1182/bloodadvances.2021004515

3.Malpica L, Marques-Piubelli ML, Beltran BE, Chavez JC, Miranda RN, Castillo JJ. EBV-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2022 update on diagnosis, risk-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Am J Hematol. 2022;97(7):951-965. doi:10.1002/ajh.26579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7832, encodeId=2791222e8326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5795004ec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a> <a href='/topic/show?id=26691165e7a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EBV阳性#</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6577, encryptionId=26691165e7ae, topicName=EBV阳性), TopicDto(id=50047, encryptionId=c5795004ece, topicName=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Sep 26 15:22:55 CST 2024, time=2024-09-2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BCJ】DLBCL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趋势及结局趋势:EBMT 32年4万例分析

汇总了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报告的1990年至2021年间接受自体/异基因移植的超过4万例DLBCL患者的移植趋势和结局,或可为评估DLBCL中新型疗法提供真实世界参考。

【Haematologica】3年EFS可作为免疫化疗治疗的DLBCL的合适终点

对于新诊断DLBCL患者,EFS36是比EFS24更合适的终点。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获得与匹配的一般人群相同的预期寿命,年轻患者需要比老年患者更长的EFS时间。

Nat Commun:上海交通大学赵维莅团队发现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产生耐药性的潜在机理

该研究报告了一项I期、开放标签、单臂临床试验的结果,relmacabtagene autoeucel (relma-cel)是一种靶向CD19的CAR-T细胞产品,以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主要终点。

【Leukemia】DLBCL患者CNS复发的临床特征、治疗、病程和预后影响因素

学者对2000年至2016年间由法国LYSA和德国GLA发起的19项前瞻性2期或3期试验中5189例DLBC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159例继发性CNS受累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

论文解读|Zhang Y/Su H/Min D/Jiang B教授团队揭示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机制与治疗靶点

该研究运用单细胞RNA测序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揭示了PT-DLBCL的分子图谱,根据关键簇的基因谱定义了预测特征,不仅有助于PT-DLBCL的临床分类,还提供了有价值的治疗靶点。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复发难治DLBCL新型靶向联合方案,精准治疗方兴未艾

合理设计的靶向联合疗法,代表着LBCL中以生物学为基础的无化疗治疗的关键一步,也是精准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正如ViPOR所示。

Blood Cancer J: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完全缓解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优于CAR-T疗法

该研究比较了在CR状态下接受auto-HCT和CAR-T疗法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auto-HCT疗法与比CAR-T疗法更好的临床预后相关。

Nature子刊:单细胞技术鉴定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临床效果的CAR-T细胞亚群

在本研究中,作者应用单细胞分析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鉴定出了一种特殊的CD8 T细胞亚群,该细胞亚群在增强CAR-T治疗的抗肿瘤作用中可能具有潜在价值。

【CCR】伊布替尼联合R-GemOx治疗non-GCB R/R DLBCL的II期研究

西班牙GELTAMO工作组开展一项II期研究,评估了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R-GemOx)治疗non-GCB亚型不适合移植R/R DLBCL的疗效。

中国多中心研究证实CAR-T治疗伴双表达和TP53改变的r/r DLBCL疗效不佳

该研究首次在大型真实世界队列中证实r/rDLBCL伴DE和TP53改变的患者在CD19 CAR-T治疗后往往预后较差,即使CAR-T联合其他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