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 2025 | 丁克峰教授、许剑民教授团队结直肠癌领域重磅研究成果一览
2025-06-10 医悦汇 医悦汇 发表于上海
【医悦汇】特别整理了ASCO会议上结直肠癌领域丁克峰教授、许剑民教授团队重磅研究成果,供广大医学同仁交流学习。
编者按:近日,备受全球瞩目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在芝加哥隆重召开。作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风向标”,ASCO会议一直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今年,中国学者以71项口头报告和11项重磅研究(LBA)的卓越成绩,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刷新了“中国高度”,展现了中国在肿瘤研究领域的强劲实力。【医悦汇】特别整理了ASCO会议上结直肠癌领域丁克峰教授、许剑民教授团队重磅研究成果,供广大医学同仁交流学习。
摘要号:LBA3502
中文标题:安罗替尼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标准一线化疗用于RAS/BRAF野生型、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III期临床试验(ANCHOR研究)
讲者:丁克峰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背景
抗VEGF抗体联合化疗仍是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一线治疗方案,但目前尚缺乏针对口服VEGFR-TKI联合化疗在此类患者中应用的随机试验。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中国多中心、随机、非劣效性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了未经治疗的RAS/BRAF野生型、经多学科团队(MDT)评估为不可切除转移的mCRC患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安罗替尼(12mg,每日1次,第1-14天)或贝伐珠单抗(7.5mg/kg,静脉注射,第1天),均联合奥沙利铂(130mg/m²,静脉注射,第1天)和卡培他滨(安罗替尼组:850mg/m²;贝伐珠单抗组:1000mg/m²,每日2次,第1-14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在完成4-8个诱导治疗周期后,患者继续接受安罗替尼或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的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分层因素包括肿瘤位置(右侧/左侧)和既往辅助化疗(是/否)。主要终点是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非劣效性界值HR≤1.09),次要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的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总生存期(OS)、肝转移切除率和生活质量。研究设计要求在单侧α=0.025和81.2%的把握度下,需要524例PFS事件。
研究结果
2021年5月25日至2023年8月30日期间,共748例患者随机分配至意向治疗人群,其中安罗替尼组373例,贝伐珠单抗组37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0岁(四分位间距53.0-67.0岁),748例患者中227例(30.35%)为女性。中位随访时间为25.10个月(95% CI:23.82-26.25)。
IRC评估的中位PFS在安罗替尼组和贝伐珠单抗组分别为11.04个月(95% CI:9.82-11.17)和11.04个月(95% CI:9.69-11.17),风险比(HR)为1.00(95% CI:0.84-1.18)。
安罗替尼组373例患者中有143例(38.34%)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贝伐珠单抗组375例患者中有129例(34.40%)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研究结论
在不可切除的RAS/BRAF野生型mCRC患者中,安罗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CapeOX)方案与贝伐珠单抗联合CapeOX方案相比,显示出相当的PFS和安全性。该研究结果为不可切除的RAS/BRAF野生型mCR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摘要号:LBA3516
中文标题:JMT101联合伊立替康和SG001对比瑞戈非尼治疗转移性结直肠腺癌(mCRC)患者的随机、对照、开放标签II期研究结果
讲者:许剑民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背景
Becotatug(JMT101,人源化IgG1抗EGFR单克隆抗体)±化疗,以及Enlonstobart(SG001,人源化IgG4抗PD-1单克隆抗体)在晚期实体瘤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本研究旨在评估JMT101+SG001+伊立替康在转移性结直肠腺癌(mCR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Ⅱ期临床试验,纳入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认的RAS/BRAF野生型、无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mCRC患者,这些患者在≥2线系统治疗后疾病进展。在安全性导入阶段(SRI,3-6例患者,JMT101 6mg/kg+ 伊立替康180mg/m²+SG001 240mg,每2周1次)确认剂量后,符合条件的患者按PD-L1表达(+/-)分层,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以下三组:
-
A组:JMT101+伊立替康+SG001
-
B组:JMT101+伊立替康
-
C组:瑞戈非尼160mg,每日1次,28天周期的第1-21天
主要终点是根据RECIST v1.1标准由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
研究结果
在SRI阶段的3例患者确认剂量后,其他的106例患者(中位年龄58岁,62.3%为男性)被随机分配(A组36例,B组35例,C组35例)。截至2025年1月24日,所有SRI患者和69/106(65.1%)的随机患者(A组18例,B组21例,C组30例)完成了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7.4个月,A、B、C组分别有34、35、34例患者可评估疗效。详细疗效数据见表。A组和B组的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当,且均显著优于C组。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A、B、C组分别有38.9%(14/36)、54.3%(19/35)和48.6%(17/35)的患者发生≥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A组和B组均无因TRAEs导致治疗中断的情况,而C组有2/35(5.7%)的患者因TRAEs中断治疗。未发生导致死亡的TRAEs。
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JMT101+伊立替康±SG001在mCRC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响应率和可耐受的安全性。初步数据支持继续开展进一步研究,后续将更新结果。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结直肠癌# #ASCO 2025#
29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