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晔教授谈头颈肿瘤“加减法”:减手术、加免疫、去化疗,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治疗

6小时前 医悦汇 医悦汇 发表于上海

【医悦汇】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分享头颈部肿瘤领域重磅研究及未来发展。

编者按: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正站在“去化疗”的拐点上。郭晔教授领衔的特瑞普利单抗+西妥昔单抗“无化疗”方案,在小样本Ⅱ期研究中打出与KEYNOTE-048化疗方案比肩的OS,给体质弱、铂类耐药的患者打开一扇“轻治疗”新窗;ASCO最新发布的REMATCH2201、KEYNOT-689、NIVOPOSTOP三大研究,则把免疫治疗从“晚期救命”推向“围手术期保喉”和“术后防复发”。【医悦汇】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分享头颈部肿瘤领域重磅研究及未来发展。

医悦汇:您牵头开展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西妥昔单抗用于头颈部鳞癌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您认为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相较于以往单一药物治疗,有哪些创新之处和潜在优势?

郭晔教授:对于头颈部鳞癌复发转移的患者,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通常有两种选择:对于CPS(联合阳性评分)≥1的患者,可选择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而对于全人群,则可以选择帕博利珠单抗或菲诺利单抗联合化疗。这在国内也是目前获批的主要适应证。

然而,头颈部鳞癌患者应用免疫联合化疗仍面临诸多障碍。首先,头颈部鳞癌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相对较差,耐受性欠佳,难以承受含铂的双药化疗方案。其次,许多患者在局晚期阶段已经接受过含铂类药物的方案,无论是新辅助治疗还是同步放化疗,都可能导致他们对铂类药物产生禁忌或耐药。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免疫联合化疗可能并不适用。此外,由于国内头颈部鳞癌患者中,局部复发的口腔癌患者占比较高,免疫单药治疗的疗效往往不够理想。

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西妥昔单抗一直以来都是复发转移以及局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标准治疗药物。近年来,包括国外的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以及国内的特瑞普利单抗等,都与西妥昔单抗开展了前瞻性研究。我们参与的这项全国多中心研究,分别针对不耐药患者和初治患者设立了两个队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种去化疗的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在小样本单臂研究中展现出较高的肿瘤缓解率,且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方面,与KEYNOTE-048研究中的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相比毫不逊色。

当然,这仅是一个小样本的Ⅱ期研究结果。目前,我们的研究结果已经整理成文并投稿。未来,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药物开展随机对照研究,以探索这种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方案是否能在更前线的患者中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医悦汇:您在本次大会上带来了头颈肿瘤专家评述的部分,能否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演讲的一些重点内容,结合ASCO的最新进展,您认为当前头颈肿瘤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研究热点都有哪些?

郭晔教授:在今年的BOA/BOC大会上,头颈专场精选了三项在本年度ASCO汇报的重要摘要。

首先是REMATCH2201研究,该研究聚焦于局晚期头颈部鳞癌,尤其是喉癌和下咽癌患者,探讨在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后,能否缩小手术范围,实现器官保留。初步结果显示,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的开放性手术转变为微创手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喉功能,避免全喉切除术。

以往虽也会采用非手术放疗方法保喉,但同步放化疗常会带来诸多近期和远期毒副反应。而微创手术不仅能从病理学角度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缓解程度,未来或许还能使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免于放疗,这无疑是该研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另外两项研究分别针对局晚期可切除的头颈部鳞癌患者, 给予围手术期免疫治疗以及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两项研究针对不同人群,其中,KEYNOTE-689研究适合更广泛人群,但未纳入4b期患者,理论上4b期患者直接手术难度较大。

NIVOPOSTOP研究则针对术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给予辅助免疫治疗。这两项研究均在无事件生存和无病生存方面取得了统计学差异,且前者已获美国FDA批准相关适应证。

这三项研究在头颈专场的汇报,必将改变国内局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格局,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将在临床实践和临床试验中得到更广泛应用。

展望未来头颈鳞癌的治疗方向,药物进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双特异性抗体在其他瘤种中已取得一定成功,头颈鳞癌也有多项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头颈鳞癌与肺癌类似,对免疫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因其异质性较高,与肺癌相比仍有差距。此外,头颈部鳞癌患者耐受性相对较差,可能无法耐受较高剂量的ADC。因此,基于EGFR的双特异性抗体有望成为未来治疗的重要方向。目前,针对复发转移鳞癌的EGFR双抗已进入Ⅲ期研究,而肺癌中关键的EGFR/C-MET双抗也已开展全球多中心研究。鉴于头颈部鳞癌EGFR高表达的特征,预计未来EGFR双抗治疗有望很快进入一线注册临床研究,并有望显著改善一线和后线患者的预后。

医悦汇:近年来,在头颈肿瘤的靶向和免疫治疗中不断有研究及数据推陈出新,您如何看待该治疗策略的临床治疗现状?

郭晔教授:我认为,围手术期免疫治疗在国内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多学科团队(MDT)的有效落实。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涉及术前新辅助治疗、放疗以及放疗后的辅助治疗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患者能够在不同科室之间顺畅流转。

在国内,除了一线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和省级肿瘤专科医院的MDT运作较为成熟外,许多二三线城市的医院在患者跨科室流转方面仍存在较大障碍。若要将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有效应用于临床,必然需要一个良好的多学科协作系统,以及顺畅的跨科室转诊机制,从而确保患者从确诊伊始就能系统地接受免疫治疗药物,避免因科室衔接不畅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这无疑是未来需要重点突破的障碍。同时,这也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以及头颈肿瘤专委会在各类巡讲活动或MDT经验推广中需要着重落实的关键内容。

医悦汇:在临床中该如何平衡缩小手术范围与保证长期生存之间的关系?未来是否有可能通过新的技术进一步的推动个体化的治疗?

郭晔教授:头颈部鳞癌的治疗中,外科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根治性手段,尤其是对于局晚期患者,往往需要切除较大范围的肿瘤组织以及部分正常组织。例如,舌癌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半舌或全舌切除术,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发音和吞咽功能;喉癌或下咽癌患者则可能需要进行全喉切除术。

尽管在过去,新辅助治疗为部分喉癌和下咽癌患者提供了器官保留的机会,但仍有一些患者在接受放疗后出现局部复发。对于这部分患者,挽救性手术的难度极大,且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

近年来,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出现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临床降期,结合微创手术以及明确的病理学缓解评估,这一治疗策略极具价值。未来,它可能会使部分患者免于放疗或接受低强度放疗。这种以手术为主的器官保留策略,与国内的医疗国情高度契合,因此我相信这种治疗模式未来一定会在国内得到广泛开展。

目前,这种缩小手术范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喉癌和下咽癌领域。我了解到,许多口腔科医生或口腔医院也在积极探索通过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来缩小口腔癌的手术范围。在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助力下,这种缩小手术范围的策略有望实现既不影响总生存率,又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一极为重要的研究终点。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384, encodeId=9ea122e4384f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6144443e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头颈部鳞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4437, encryptionId=f6144443e9d, topicName=头颈部鳞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l 22 15:23:10 CST 2025, time=6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6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Clin Cancer Res:他达拉非能增加头颈部鳞癌患者的肿瘤特性免疫

目的:明确磷酸二酯酶5(PDE5)能否通过阻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进而增加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试验设计:我们做了一个随机的、前瞻性的、双盲的、有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用以明确PDE5抑制剂对于头颈部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结果:他达拉非增加了患者的免疫反应。相对于对照组的1.1倍,他达拉非组使患者体内T细胞扩增了2.4倍(P=0.01)。同时他达拉非使患者体内的外周MDS

Br J Cancer: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放疗改善高HIF1α表达的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预后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作为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常见的疾病风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和HPV(人高危乳头瘤病毒)感染。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治疗策略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HNSCC患者,然

招募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一线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I期临床试验

1. 试验药物简介 西妥昔单抗是针对EGF受体的IgG1单克隆抗体,两者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对与EGF受体结合的酪氨酸激酶(TK)的抑制作用,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 西妥昔单抗(爱必妥)2004年获准在美国上市,本试验的适应症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2. 试验目的 评估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加5-

AJP:MED15可能作为头颈部鳞癌复发标志物

一项新的研究为中介复杂单元15(MED15) 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提供了第一个病理生理学证据。这项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杂志上的研究结果,MED15过表达与复发的HNSCC患者的高死亡率相关,尤其是口腔/咽部肿瘤。而MED15过表达与酗酒这一HNSCC的危险因素有关。HNSCC是世界第六位最常见的癌症,其

Lancet Oncology:Avelumab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3期试验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主要包括口腔癌、口咽癌、喉癌和下咽癌等。同步放化疗是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围绕四大基本问题构建,原发灶不明的头颈部鳞癌指南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解读

原发灶不明的头颈部鳞癌是一类异质性临床综合征,以颈部转移性癌为首发表现或被临床首先发现,经过一系列检查而原发灶尚不明确的恶性肿瘤。教授就ASCO最新发布的原发灶不明的头颈部鳞癌诊疗指南进行阐述。

European Radiology:头颈部鳞癌Ki-67指数的无创预测!CT放射组学有话说

放射组学涉及高通量提取视觉评估无法检测到的成像特征,并能反映细胞水平的肿瘤异质性,可通过提供大量反映纹理、强度、异质性和形态学信息的定量成像特征实现对肿瘤表型的全面分析。

纳武利尤单抗获批成为中国治疗头颈部鳞癌的免疫肿瘤药物

近日,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欧狄沃)已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扩大适应证,适用于治疗接受含铂类方案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且肿瘤PD-L1表达阳性(表达PD-L1的肿瘤细胞≥1%)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SCCHN)患者。

Eur J Cancer: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老年头颈部鳞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年龄 ≥70 岁的 R/M SCCHN 患者对 ICI 治疗的反应在 ORR、OS 和 PFS 方面与年轻患者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