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适当饿一饿,真能更长寿!
2025-07-16 国际科学 国际科学 发表于上海
研究证实适度饥饿有益健康,可激活细胞自噬、改善代谢,动物实验显示其能延长寿命,或成健康策略。
在现代社会,饮食过剩成为健康隐患之一,而“适当饿一饿”这一古老智慧,正逐渐被科学研究所证实。
2017年,《细胞代谢》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揭示,适度的饥饿能够激活细胞自噬机制,促进身体内废物和损伤物质的清除,进而改善细胞功能,从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这一发现为科学家们探索饮食与衰老、疾病防控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坚实基础。
细胞自噬,简单来说,是细胞的“清洁工”系统,通过分解和回收受损或多余的细胞组分,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适当的热量限制,甚至短暂的饥饿状态,能够有效激活这一机制,帮助机体清理代谢垃圾,优化细胞代谢功能。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慢性病风险,还能增强免疫系统的抵抗力。
支持这一理论的还有CALERI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Long-term Effects of Reducing Intake of Energy)项目。
这项历时两年的人体长期饮食限制研究,招募了218名受试者,要求他们每天摄入相当于身体所需75%的能量,即维持七八分饱的状态。
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受试者不仅体重明显下降,血糖、血脂和血压也有显著改善,心理状态同样趋于稳定。
这表明,适度限制热量摄入,既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反而有助于延缓衰老和预防多种代谢疾病。
更令人兴奋的是,2024年5月《Science》发表的一项动物实验,为饥饿与延寿机制提供了深度分子证据。

研究团队对果蝇进行了饥饿刺激,随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含支链氨基酸(BCAA)含量高低不同的食物。
结果显示,经历饥饿感的果蝇寿命明显延长,平均寿命约为普通饮食组的1.5倍。
研究进一步揭示,饥饿通过调控神经元中的组蛋白修饰,减缓了衰老进程,指出了饥饿影响寿命的分子机制。
这项研究深入解读了饥饿信号如何通过表观遗传学途径影响神经系统,从而调节全身代谢和寿命。
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饮食限制生物学效应的认识,也为未来开发以调控组蛋白修饰为靶点的抗衰老干预手段开辟了新方向。
总的来说,适当的饥饿状态并非令人恐惧的饥荒,而是激发身体自我修复与优化的自然信号。
无论是细胞层面的自噬激活,还是神经系统的表观遗传调控,适度的热量限制都在延缓衰老和促进健康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未来,合理科学的饮食调控或将成为提升人类健康寿命的重要策略。
我们不妨从今天开始,学会“适当饿一饿”,给身体一个自我修复的机会,迎接更健康的未来吧!
参考文献:
DOI: 10.1126/science.ade1662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细胞自噬# #适度饥饿#
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