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5年用唑来膦酸一次,疗效维持10年!骨折风险降低44%,还能预防骨质流失

2025-01-20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威斯康星

通过低频率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在研究开始时和第5年给药),在试验开始后10年可有效预防处于绝经后早期的女性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和骨质流失。

更年期女性面临超过50%的终生骨折风险。绝经后女性普遍存在骨密度下降,且这一过程在绝经前就已开始,之后平均每年下降0.5%~1%。中国《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防治专家共识》指出,绝经早的女性(45岁前),骨密度下降更快速,平均每年骨密度减少3%~4%。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低骨密度是骨折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因此,预防绝经后的骨质流失或能有效降低晚年骨折风险。

唑来膦酸适用于预防原发性骨折。既往研究已表明,每年或每18个月静脉输注一次,唑来膦酸可降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人群的骨折发生率,并且在长达9年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唑来膦酸还具有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单次5 mg剂量对骨密度和骨转换的影响稳定,并且可持续作用超过5年。即使在停止治疗数年后,骨折风险仍然保持降低。然而,较低频率的唑来膦酸给药是否能预防绝经后早期女性的椎体骨折还需进一步验证。椎体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卧床、活动减少,会促进患者骨量进一步丢失。持续的骨量丢失加上后凸畸形导致患者身体重心前移,使脊柱再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证实,在处于绝经后早期的女性中,与安慰剂相比,在研究开始和第5年各使用一次唑来膦酸,以及只在研究开始时使用一次唑来膦酸,可分别降低其10年期间形态性椎体骨折的发生风险44%和41%以不同频率使用唑来膦酸治疗的这两组参与者发生任何骨折的风险则分别降低了30%和23%。

文章指出,该研究数据表明,对于处于绝经后早期的女性而言,间歇性使用唑来膦酸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骨折预防策略,为那些对未来骨折风险或骨质流失感到担心的女性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临床治疗选择。

截图来源:NEJM

这是一项为期10年的前瞻性、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了年龄为50~60岁(平均年龄为56.0岁)的1054例来自新西兰的处于绝经后早期的女性,加入研究时,其T评分都在-2.5分~0分区间(T评分≥-1表示骨密度正常),骨密度测量部位包括腰椎、股骨颈或髋部。研究评估了不同唑来膦酸治疗频率对于脊椎及其他部位骨折的影响。

参与者被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三组,分别接受以下治疗: 

  • 唑来膦酸-唑来膦酸组(352例):在基线和第5年各接受一次5 mg唑来膦酸给药;

  • 唑来膦酸-安慰剂组(351例):基线接受5 mg唑来膦酸给药,而第5年接受安慰剂;

  • 安慰剂-安慰剂组(351例):基线和第5年均接受安慰剂。

参与者每6个月通过问卷报告骨折、不良事件及用药变化,并在基线、第5年和第10年拍摄脊柱侧位X光片。入组参与者中,1003例(95.2%)完成了10年的随访。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通过脊柱X光片检查出的形态性椎体骨折(评估方法采用Genant's半定量法进行椎体形态变化及骨折的判定。根据评分标准,正常椎体评分为0分,边缘变形为0.5分,骨折评分为1~3分,分值越高表明骨折越严重。新发椎体骨折定义为评分至少变化0.5分,椎体高度从基线X光片减少至少20%,且最终评分达到1分或以上)。共有991例(94.0%)参与者至少进行了两次可评估的脊柱X光检查。分析结果显示:

  • 在唑来膦酸-唑来膦酸组、唑来膦酸-安慰剂组和安慰剂-安慰剂组中,分别有22例(6.3%)、23例(6.6%)和39例(11.1%)的参与者发生了新的形态性椎体骨折。

  • 与安慰剂-安慰剂组相比,唑来膦酸-唑来膦酸组参与者发生新的形态性椎体骨折的风险降低44%(RR,0.56 [95% CI,0.34~0.92;P=0.04]),唑来膦酸-安慰剂组参与者的该风险则降低了41%(RR,0.59 [95% CI,0.36~0.97;P=0.08])。 

从次要终点所包含的其余多项骨折指标来看:

与安慰剂-安慰剂组相比,唑来膦酸-唑来膦酸组参与者发生脆性骨折定义为包括X光片显示的椎体骨折在内的任何骨折,但不包括脚趾、跖骨、手指、掌骨、颅骨或面部的骨折任何骨折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定义为手腕、脊柱、肩部、髋部或骨盆的骨折的风险分别降低了28%、30%和40%,而唑来膦酸-安慰剂组参与者的上述三个指标的风险则分别降低21%、23%和29%。

关于两个治疗组之间的效果差异,对于上述所有骨折类型,与唑来膦酸-安慰剂组相比,唑来膦酸-唑来膦酸组参与者的发生风险均显示出略微降低6%~17%的趋势(对应两组间RR,0.83~0.94),但统计学差异并不显著(RR的置信区间都非常宽)。

 
▲图A表示在随访10年期间新发形态性椎体骨折的女性比例,图B、图C和图D分别表示随时间推移脆性骨折、任何骨折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累积发生率;红线表示唑来膦酸-唑来膦酸组,蓝线表示唑来膦酸-安慰剂组,灰线表示安慰剂-安慰剂组(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研究其他次要终点包括骨密度和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
从三组的骨密度相较于基线的变化来看,从基线到第5年,唑来膦酸各组的腰椎和全髋关节骨密度处于缓慢增加趋势,从第5年到第10年唑来膦酸-唑来膦酸组的腰椎骨密度依旧处于增加趋势,全髋关节骨密度有所减少但仍接近基线水平,而唑来膦酸-安慰剂组的这两项指标骨密度也有所下降;从基线到第10年,安慰剂-安慰剂组的这两项指标骨密度一直处于减少趋势。其中唑来膦酸-唑来膦酸组的骨密度水平始终最高,唑来膦酸-安慰剂组次之。
第5年时,唑来膦酸各组的上述两项指标较基线的变化,相比安慰剂-安慰剂组高4.9%~6.6%。第10年时,唑来膦酸各组的上述两项指标较基线的变化,相较于安慰剂-安慰剂组高5.0%~8.8%;唑来膦酸-唑来膦酸组相较于唑来膦酸-安慰剂组则高2.4%~2.5%。
两种唑来膦酸方案对骨密度的影响:图A和图B分别表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第5年时,安慰剂-安慰剂组的骨转换标志物(I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异构体[β-CTx])保持稳定或增加(标志物水平越高,代表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越高),但唑来膦酸各组的骨转换标志物均下降了约30%~40%。 

唑来膦酸-唑来膦酸组在第10年时骨转换标志物仍然很低;唑来膦酸-安慰剂组的该指标在第5年后增加,但10年后仍低于基线水平。

两种唑来膦酸方案对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β-CTx的影响(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从安全性来看,在研究中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很少,且研究期间未发生颌骨坏死病例,也未发生非典型股骨骨折事件。对于每种类型的不良事件,三组的发生率相似。

总之,该结果表明,通过低频率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在研究开始时和第5年给药),在试验开始后10年可有效预防处于绝经后早期的女性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和骨质流失。

原始出处:

Bolland MJ, Nisa Z, Mellar A, Gasteiger C, Pinel V, Mihov B, Bastin S, Grey A, Reid IR, Gamble G, Horne A.Fracture Prevention with Infrequent Zoledronate in Women 50 to 60 Years of Age.N Engl J Med. 2025 Jan 16;392(3):239-248. doi: 10.1056/NEJMoa240703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8851, encodeId=c9e72248851c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d3a1018623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骨质疏松#</a> <a href='/topic/show?id=6d8340012f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唑来膦酸#</a> <a href='/topic/show?id=60e6628489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椎体骨折#</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0012, encryptionId=6d8340012ff, topicName=唑来膦酸), TopicDto(id=62848, encryptionId=60e66284890, topicName=椎体骨折), TopicDto(id=101862, encryptionId=fd3a1018623d, topicName=骨质疏松)],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an 20 11:07:05 CST 2025, time=2025-01-20, status=1, ipAttribution=威斯康星)]
    2025-01-20 梅斯管理员 来自威斯康星

相关资讯

终末期肾病的骨质疏松/骨折,普通人骨质疏松治疗方案是否适用?追本溯源是关键

ESRD患者骨折远高于普通人群,围手术期风险极大,但若不手术,死亡率很高。治“未病”极其重要。但把预防普通人群的抗骨质疏松药物,直接拿来应用,是否合适?

Adv Sci:西安交通大学杨铁林等团队研究表明RUNX2相分离介导骨质疏松易感性变异与XCR1之间的远程调控,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该研究首次将非编码SNP与相分离联系起来,为研究复杂疾病易感性的远端染色质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骨质疏松药物的开发和相应的转化研究找到了潜在靶点。

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刘欣研究员ACS Nano:打破骨骼与肠道的“壁垒”——抗击骨质疏松的新思路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蜂胶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的作用,还展示了其在抗骨质疏松中的独特机制。

N Am Spine Soc J:骨质疏松对腰椎融合术中并发症的影响

接受脊柱手术的成年人通常有潜在的骨质疏松症,本文总结了骨密度(BMD)与腰椎融合手术特定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提高认识和支持临床实践改变的宝贵资源。

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推荐的“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可以判断是否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老年人的髋部骨折,真的是“摔”出来的吗?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常见骨折中排第二,部分因骨质疏松先骨折后摔倒。介绍骨质疏松诊断方式及治疗、预防方法,强调老人要注意行动。

BMC Gastroenterol:老年营养风险指数与慢性肝病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相关研究

慢性肝病(CLD)患者经常患有营养不良和骨骼疾病,本研究利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CLD患者的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与骨质疏松或骨折风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骨头被“吃”空了!腿麻、无力竟是罕见病!

67 岁刘阿姨腿麻无力,确诊 Kummell 病,行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恢复良好。介绍其病因、分期、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European Radiology:人工智能辅助不同CT图像的机会性骨质疏松自动筛查

随着当前计算性能、数据处理和大规模数据集的进步,基于人工智能(AI)的医学图像分析在提取图像特征、识别病变区域、分类疾病类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Adv Sci:陈刚/张利民/谢登辉合作发现微生物色氨酸代谢物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

该研究中,补充色氨酸代谢物、吲哚乙酸(IAA)和吲哚-3-丙酸(IPA)可通过以AhR依赖的方式修复卵巢切除(OVX)诱发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的肠道屏障完整性,显著改善骨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