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cal Care:多重 PCR 技术助力免疫抑制患者呼吸衰竭感染快速诊断
2025-07-19 熊佳仪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免疫抑制患者由于免疫防御机制衰弱,易感染复杂多样病原。此外,抗生素使用可能使传统培养敏感性减低,延迟诊断带来不良后果。
近年来,肿瘤血液病患者管理的改善及免疫抑制新药的广泛应用,使得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入ICU比例持续上升,其主要入院原因之一为急性呼吸衰竭,通常由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面对感染的临床紧急性,临床常采用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但因病原识别滞后,易引发治疗不足或过度,两者均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此外,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增加耐药菌风险,也与高死亡率有关。为贯彻抗菌药物管理策略,缩短病原判定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成为迫切需求。
而多重PCR技术通过扩增病原体DNA,能够在数小时内快速精准地检测常见肺炎细菌和耐药基因。生物膜阵列技术含18种细菌和7种耐药基因靶点,已在免疫正常患者中展示了良好的性能,但对免疫抑制患者尤其在危重状态下的效用仍缺乏充分数据。
近日,发表在Critical Care杂志的一项研究,旨在围绕免疫抑制患者急性呼吸衰竭(ARF)严重感染的快速诊断与抗生素管理。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医院ICU收治的114例≥18岁免疫抑制成人患者(肿瘤、血液病、器官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且初次48小时内采集深部呼吸道标本进行BFPPmPCR及传统培养检测。排除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呼吸机相关肺炎。
对样本进行PFPPmPCR与传统培养检测并记录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依据传统培养结果将BFPPmPCR结果定义为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计算敏感性(Se)、特异性(Sp)、阳性及阴性预测值(PPV、NPV)。同时回顾性分析mPCR结果公布后抗生素方案调整情况及合理性。
图:流程示意图
研究结果
1. 研究人群概况
共计114名免疫抑制患者被纳入,男性64.9%。免疫抑制主要由血液病(35.1%)和肿瘤(35.1%)构成,SOLID器官移植及免疫治疗患者分别占17.5%和12.3%。患者中重症指数高,SAPS II中值为53,SOFA中值8.5,ICU病死率39.5%。多数患者无近期抗生素使用史(除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2. 呼吸道样本及病原体检测情况
样本类型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为主(74.6%),采样中位时间距入ICU 1.2天。BFPPmPCR阳性率为36.8%,以肠杆菌科细菌(51%,其中以大肠埃希菌28%居首)、流感嗜血杆菌19%、金黄色葡萄球菌17%为主。PCR鉴定的假阳性中较多为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采自抗生素使用后超过24小时的BAL。
传统培养阳性率为40.4%,同样以肠杆菌科为主,但也检测到多数非BFPPmPCR覆盖菌群,如放线菌、表皮葡萄球菌、乳酸杆菌及不动杆菌属等低致病菌。
图 肺炎相关主要细菌检测频率比较(mPCR vs 传统培养)
3. 诊断性能分析
- 排除传统培养未覆盖的病原菌后,BFPPmPCR与传统培养完全一致率达84.2%,部分一致率89.5%。
- 敏感度89%(95%CI 67%-99%)、特异度83%(95%CI 74%-90%)、阳性预测值52%、阴性预测值98%。
- 高阴性预测值表明PCR为阴时,几乎可排除主流病原体感染。
- 其中假阳性多见于经抗生素预处理的样本,提示PCR对死菌DNA敏感度较高。
- 多数假阴性和传统培养特异菌(厌氧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与临床致病性较低,抗菌谱覆盖广泛。
图3 mPCR与传统培养结果对应情况分析(TP、FP、FN、TN分布)
4. 抗生素治疗影响
- mPCR结果公布后,临床抗生素方案调整发生于20例(17.5%),其中11例实施抗生素“降阶”以减少广谱用药,2例方案调整为抗生素谱的“升级”。
- 修改方案89.5%经事后培养结果确认合理。
- mPCR检测时间为2.5
4小时,显著快于传统培养4872小时,缩短诊疗决策周期。
研究讨论与意义
免疫抑制患者由于免疫防御机制衰弱,易感染复杂多样病原。此外,抗生素使用可能使传统培养敏感性减低,延迟诊断带来不良后果。BFPP mPCR以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在识别感染病原方面表现出极佳的辅助价值。
本研究首次系统评估BFPP mPCR在免疫抑制危重患者肺炎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结果支持其作为快速病原学检测工具,辅助临床医生快速调整抗菌治疗,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特别是其快速排除检测菌种感染的能力,有助于抗生素“降阶”,避免广谱滥用,降低耐药风险和药物相关毒副作用。
尽管假阳性存在,需谨慎结合临床判断,避免因PCR检出死菌DNA导致过度治疗。另一方面,PCR覆盖菌种有限,未监测的潜在病原仍需结合临床和传统培养综合评估。未来进一步优化检测面及结合真菌、病毒等多靶标检测的联合方案或将更精确支持免疫抑制患者诊治。
此外,研究较大样本量、实际临床环境下评估mPCR疗效调整的数据,提升了结果的说服力。研究也提醒,在抗菌策略制定中重视快速诊断技术应用,是改善免疫抑制患者预后的关键方向。
原始出处
Contier J, Platon L, Benchabane N, et al.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Pneumonia multiplex PCR in critically ill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Critical Care. 2025;29:310. DOI:10.1186/s13054-025-05528-y.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肺炎# #免疫抑制# #呼吸道多重PCR#
1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