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陈昶/赵德平/吴俊琪/唐昊合作研究发现METTL3-NFE2L3轴在肺腺癌中介导肿瘤干细胞特性和疾病进展

2025-04-28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发现,OV6+肿瘤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特性,在主要病理反应不佳的患者中显著富集,与联合治疗的抵抗性密切相关。

肺腺癌的进展主要由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癌症干细胞(CSCs)驱动,这些细胞对包括化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新辅助治疗在内的疗法具有抵抗性。

2025年4月18日,同济大学陈昶,赵德平,吴俊琪和海军军医大学唐昊共同通讯在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题为“A METTL3-NFE2L3 axis mediates tumor stemness and progression in lung adenocarci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OV6+肿瘤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特性,在主要病理反应不佳的患者中显著富集,与联合治疗的抵抗性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缺氧和HIF1α是驱动OV6+ CSCs形成的关键因素。甲基转移酶METTL3通过N6-甲基腺苷依赖性方式稳定NFE2L3信使RNA,从而揭示其作为OV6+ CSCs的关键调节因子,进而上调NFE2L3并激活对维持干性至关重要的内在WNT信号通路。OV6+肿瘤细胞促进M2巨噬细胞浸润和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的形成。靶向METTL3可有效消除OV6+ CSCs并抑制肿瘤进展。此外,STM2457与顺铂的联合用药克服了化疗抵抗性,重塑了TME,并为提高新辅助联合治疗的疗效提供了有前景的见解。

图片

肺癌仍是全球50岁及以上人群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这些病例的75%以上。根据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的指南,对于可切除的NSCLC患者,推荐采用新辅助化疗,可带来一定的获益。近期研究表明,将化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结合可能是可切除NSCLC的有效新辅助治疗手段。尽管治疗结果有显著改善,但仍有超过50%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出现非主要病理反应(non-MPR)。探究non-MPR患者对化疗产生抵抗的分子机制,可能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制定精准的治疗策略。

癌症干细胞(CSCs)在多种癌症的肿瘤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包括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膀胱癌(BC)。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SCs在维持肿瘤和对新辅助治疗(如化疗和免疫化疗)的抵抗中发挥作用。多种细胞表面抗原,如CD44、CD90和CD133,已被视为CSCs的标志物。最近,上皮起源标志物OV6被确定为肝细胞癌、BC、前列腺癌和ESCC中的CSC表面标志物。作者之前的研究表明,高表达OV6的细胞具有增强的干细胞样特性。OV6CSCs在肿瘤进展和对基于化疗的治疗抵抗中至关重要。深入了解肺腺癌(LUAD)中的OV6+ CSCs对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图片

模式机理图(图片源自Science Advances)

N6-甲基腺苷(m6A)是哺乳动物mRNA中最常见的内部修饰,在RNA稳定性、翻译、剪接、转运和定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在LUAD中,m6A修饰已通过多种机制与肿瘤的起始和进展相关联。METTL3是m6A修饰的关键调节因子,对癌细胞增殖和干细胞样特性有显著贡献。然而,在LUAD中,METTL3介导的m6A修饰调控OV6+ CSC行为(包括干性和化疗抵抗)的具体作用和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在本研究中,作者最初观察到LUAD患者中高表达OV6与不良预后和治疗抵抗之间的密切关系。此外,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作者发现OV6LUAD细胞具有强烈的干性特征。作者确定METTL3是维持OV6阳性LUAD CSCs干性特征的关键因素。HIF1α是调节微环境缺氧的转录因子,可调控METTL3的表达。此外,作者观察到由METTL3甲基化的NFE2L3促进了WNT/β-catenin信号传导,从而增强了LUAD的致瘤性和化疗抵抗性。最后,作者发现通过STM2457抑制HIF1α/METTL3/NFE2L3通路,可使OV6阳性CSCs在同基因肺癌小鼠模型中克服对顺铂的抵抗。在STM2457增强化疗疗效后,免疫治疗与化疗的联合效果优于化疗增敏前的效果。这些发现为接受新辅助联合治疗的LUAD患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未识别方法,可能会改善临床结果。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t768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2524, encodeId=ead52262524e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11e82302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肺腺癌#</a> <a href='/topic/show?id=adef1264407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OV6+肿瘤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6440, encryptionId=adef12644075, topicName=OV6+肿瘤细胞), TopicDto(id=82302, encryptionId=211e823029d, topicName=肺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Apr 27 17:54:18 CST 2025, time=2025-04-27,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4-27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Cancer Res:南京医科大学董高超/蒋峰/许林合作研究发现cEMSY可以提高免疫肺腺癌治疗效果

该研究通过系统筛选多种细胞应激因子诱导的ICD模型,在肺腺癌中识别了一种保守的、与ICD相关的环状RNA——cEMSY。

EGFR/RB1/TP53突变肺腺癌接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后复发,出现小细胞肺癌转化

本病例报告提供了pT3N1 EGFR、RB1和TP53突变肺腺癌患者在接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时发生SCLC转化的证据。这凸显了活检时复发的重要性,以及EGFR、RB1和TP53突变肺腺癌的转化潜力。

发生小细胞转化的TKI耐药EGFR突变肺腺癌具有怎样的分子特征?

本研究旨在分析TKI治疗后发生小细胞转化的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评估基线和小细胞转化时分子图谱及Rb1功能状态的动态变化。 

携带EGFR ex20ins和PIK3CA共突变的晚期肺腺癌获益伏美替尼四线治疗

本文报告了一例 63 岁中国女性病例,该患者同时患有EGFR ex20ins肺腺癌和肾透明细胞癌(ccRCC)。

问诊分析:患方不重视,延误6年的多原发肺癌;就诊科室欠合理,手术未实施。还能有办法补救吗?

患者 1963 年出生女性,2017 年因肺炎发现肺部病灶未复查,2023 年确诊多原发肺腺癌,经放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现探讨后期治疗方向及手术可能性,分析认为争取手术或可尝试。

同济大学陈昶/刘海鹏/沙巍/武春燕团队《自然·通讯》:多组学分析揭示亚实性结节型肺癌发生与进展机制

同济大学团队在《自然・通讯》发文,对 66 例 SSNs 肺腺癌多组学分析,发现胆固醇代谢异常促 AIS 发生,内质网应激是进展关键标志,为肺癌早检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肺腺癌向肉瘤样癌转化是靶向治疗的耐药机制,EGFR突变患者最常见,免疫联合化疗潜在获益

在本研究中,我研究者对接受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EGFR-TKIs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晚期EGFR突变LUAD患者的肿瘤重复活检样本进行了深入的基因和组织学分析。

问诊分析:确诊肺癌先拒绝开刀,选择化疗。过了半年多,现在又想开了,还可以吗?

56 岁女性肺腺癌患者,起初拒绝手术,经靶向联合化疗后,咨询能否手术。分析影像认为大概率是右下肺早期肺癌未伴转移,建议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可能治愈,还能明确病理,利于后续治疗。

【更强免疫,更长生存】| 卡瑞利珠单抗携手抗血管生成药物为晚期肺腺癌治疗带来长生存

本期,我们诚挚地邀请了包头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副主任聂芳教授分享一例诊断为晚期右肺腺癌伴纵膈淋巴结转移和右侧胸膜转移患者的治疗经过。

“绘”解读 真报告丨肺癌检出EGFR p.V845L罕见突变,用药追溯到6年前的文献!

对 61 岁男性肺腺癌患者进行肺癌靶向 18 基因检测,发现 EGFR 基因 p.V845L 变异,有潜在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