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口服sepiapterin对苯丙酮尿症患者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的影响
2025-07-07 田医生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sepiapterin作为一种新型疗法,在降低PKU患者血液Phe浓度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由于体内无法正常代谢苯丙氨酸(Phe)而导致其在体内积累的遗传性疾病。国外研究团队报告了一项名为APHENITY的国际性、三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结果,该试验评估了口服sepiapterin对PKU患者血液中Phe浓度的影响。
研究纳入了不同年龄段且临床诊断为PKU伴有高苯丙氨酸血症的患者。参与者的筛选条件包括过去至少两次测量的血液Phe水平≥600µmol/L,并且在筛查期间任何时间点的Phe浓度≥360µmol/L。为了确保涵盖不同程度疾病的广泛人群,经典PKU(即出生时或历史记录中Phe浓度≥1200 µmol/L)患者的入组比例被限制在总筛查人数的20%以内。此外,具有特定基因变异导致的BH4缺乏症患者及其他可能影响药物吸收或代谢情况的患者被排除在外。
研究主要发现,在服用sepiapterin 6周后,84% (44/52) 的参与者达到了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院推荐的目标(≤360 µmol/L)。对于年龄小于12岁的参与者,89% (17/19) 达到了欧洲PKU指南的目标(<360 µmol/L),而12岁及以上的参与者中这一比例为94% (16/17)(≤600 µmol/L)。Sepiapterin将11名(22%)参与者的血液Phe浓度降至正常范围内(35–120 µmol/L)。
研究发现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腹泻(4%的参与者)和粪便变色(3%的参与者)。相较于安慰剂组,sepiapterin组中的头痛和腹泻的发生率略高。
子群体分析显示,在经典PKU患者、正在接受sapropterin治疗的患者以及对BH4无反应的患者中,sepiapterin相对于安慰剂在降低血液Phe浓度方面表现出一致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sepiapterin的有效性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表明其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然而,由于来自亚太地区的参与者数量较少,未能对该区域的数据进行可靠的比较分析。
APHENITY研究表明,sepiapterin作为一种新型疗法,在降低PKU患者血液Phe浓度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尽管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针对更广泛的地理分布的人群,但这些初步结果为PKU患者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Ania C, Muntau,Nicola, Longo,Fatih, Ezgu et al. Effects of oral sepiapterin on blood Phe concentration in a broad range of patients with phenylketonuria (APHENITY):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phase 3,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 404: 0.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苯丙酮尿症# #sepiapterin#
18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