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的通路斑块和弥散加权病变分析

2025-01-18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多项研究显示,薄层弥散加权成像(DWI)已被证明在检测小的皮质病灶方面优于标准弥散加权成像(DWI)。

现阶段,血管内治疗已被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相关指南高度推荐。然而,鉴于其不可忽视的汇总缺血风险达 2.82%,以及隐匿性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病灶发生率在8.9% - 81.3%之间,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围手术期隐匿性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病灶可能会导致后续的显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延迟性出血转化、痴呆的发生以及在长期随访期间精神运动速度下降。鉴于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病灶的潜在危害,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评估势在必行。

多项研究对术后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病灶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在一项为期 2 年的队列研究中,年龄和手术时长是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血管内治疗后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出现的独立因素。脱落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是介入手术过程中潜在的栓塞来源。在颈动脉支架置入的背景下,颈动脉斑块已被认定为新的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病灶的预测因素,不过一些研究采用超声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来检测斑块。然而,就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的血管内治疗而言,先前的研究很少通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w - MRI)来探究血管通路中的斑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存时的手术风险尚未明确。

薄层弥散加权成像(DWI)已被证明在检测小的皮质病灶方面优于标准弥散加权成像(DWI)。研究显示,薄层(2mm)弥散加权成像(DWI)上高信号病灶总数比标准层厚(6mm)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加了两倍(薄层弥散加权成像(DWI)上有31个,标准弥散加权成像(DWI)上有 10 个,p < 0.001)。然而,一些先前的研究基于旧技术,以大于 5mm 的层厚来评估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病灶。根据最近一项涉及 2686 名脑动脉瘤患者的荟萃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缺血病灶的总体发生率为 47.0%。由于这些病灶中约 87.1% 的直径小于 5mm,我们推测当前学术界可能低估了术后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病灶的发生频率。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评估了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血管内治疗中薄层弥散加权成像(DWI,层厚 2mm)上缺血性病灶的患病率及其预测因素,并探究了其与血管通路斑块的潜在关系。

本项研究前瞻性纳入 2023 年3月至 2023年8月期间在国家卒中中心符合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血管内治疗条件的参与者。所有参与者在手术前后均进行薄层弥散加权成像(DWI,层厚 2mm)检查。安排三维联合颅内及颅外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 - vwMRI,体素大小为 0.6×0.6×0.6mm³)来评估所有参与者的血管通路斑块情况。将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病灶数量进行排序并等分为四部分,每个四分位数代表数据集的 25%。

研究共纳入 106 名参与者。总体而言,术前没有参与者出现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病灶。干预后,93.4%(99/106)的参与者在术后磁共振成像(MRI)上出现了新的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病灶,其中 5.7%(6/106)出现了有症状的缺血性卒中

与缺血性病灶数量处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最高四分位数与存在斑块的几率增加相关(优势比(OR) = 9.4,95% 置信区间(CI):2.0 - 45.4;p = 0.005)。既往卒中病史(优势比(OR) = 4.6,95% 置信区间(CI):1.6 - 14.6;p = 0.007)以及血管通路中存在斑块(优势比(OR) = 3.4,95% 置信区间(CI):1.6 - 7.7;p = 0.002)被确定为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病灶数量处于较高四分位数的独立预测因素。 


图 图像显示更多的DWI阳性病变的患者有斑块的路径

正如薄层弥散加权成像(DWI)所揭示的那样,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血管内治疗相关的缺血性病灶发生频率比预期更高。既往卒中病史和血管通路斑块是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病灶数量处于较高四分位数的独立预测因素。

原文出处:

Qianmei Jiang,Jing Jing,Zhu Hao,et al.Pathway plaques and diffusion-weighted lesion analysis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 prospective study.DOI:10.1007/s00330-024-11310-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8617, encodeId=5a91224861eb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484100382a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颅内动脉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0382, encryptionId=5484100382a9, topicName=颅内动脉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Jan 18 17:08:03 CST 2025, time=2025-01-1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1-18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综述】颅内动脉瘤瘤颈参数测算方法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针对颅内动脉瘤瘤颈平面位置及相关参数的量化分析研究取得了进展,本文就颅内动脉瘤瘤颈相关典型参数的测量方法与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综述】影像组学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现就影像组学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拟为动脉瘤患者的分层管理提供参考。

【论著】基于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拟采用破裂多发动脉瘤进行动脉瘤三维形态学参数及位置信息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综述】不同微导管塑形方法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本研究对近几年国内外微导管塑形及超选的方法及效果进行综述如下。

【综述】基于血流动力学的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研究进展

本文从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角度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综述】颅内动脉瘤滋养血管的研究进展

该文从滋养血管对血管壁的生理作用、颅内动脉滋养血管的分布、颅内动脉瘤滋养血管的临床意义以及影响颅内动脉瘤滋养血管的可能因素4 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干预颅内动脉瘤滋养血管的发生提供思路。

论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中长期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研究

本研究纳入UIA患者并进行5年随访,评估栓塞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抑郁和焦虑等情况,以及患者手术后的心理创伤情况。

European Radiology:如何优化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壁MRI量化?

最近,高分辨率对比增强血管壁MRI (VWMRI)已被应用于评估不稳定IAs,动脉瘤壁强化(AWE)已成为炎症、生长和破裂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专家论坛】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现状和展望

现有多种类型血流导向装置已几乎应用于所有颅内动脉瘤,其整体安全性与有效性良好。

【论著】经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入路应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对比分析

本研究拟通过与TFA 的对比,探讨TRA 行PED置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