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补充这种常见维生素,有人能抗癌,有人会恶化
2025-07-17 国际科学 国际科学 发表于上海
维生素 E 作为抗氧化剂,在癌症中作用复杂,可助癌细胞抵抗铁死亡,也能增强抗癌药疗效等,其影响因 COMT 基因变异而异,需精准应用。
维生素E,作为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长期以来被誉为细胞抵御氧化应激的“保护伞”。
它依赖脂蛋白的运输机制进入细胞,清除有害的自由基,维护细胞的正常功能和健康。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癌症这个复杂的生物战场上,维生素E的角色却并非单纯的守护者。
研究显示,癌细胞往往通过增强对脂蛋白的摄取,提高自身维生素E的储备,强化抗氧化防御,抵抗铁死亡——一种新型的铁依赖细胞死亡机制,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存活。
维生素E的双面性在临床应用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研究发现,维生素E与某些抗癌药物联用时,能显著提升疗效,仿佛为抗癌战士“如虎添翼”。
同时,它还能减轻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余棣华团队的研究揭示了维生素E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中的SHP1检查点,增强肿瘤抗原的呈递,有效激活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这一发现为维生素E在免疫检查点疗法(ICT)中的辅助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显示出其潜在的抗肿瘤价值。
然而,维生素E对癌症的影响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
2019年发表于《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的一项研究为这一复杂现象提供了关键线索。

该研究聚焦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的rs4680变异,也称val158met多态性。
研究发现,不同的基因型决定了个体对维生素E补充剂的反应截然不同。
携带低活性met等位基因的人群中,维生素E的抗氧化功能更为显著,从而降低癌症风险;
而携带高活性val等位基因的个体,维生素E可能被快速代谢,甚至诱发反效果,增加癌症风险。
这一基因-营养素交互作用的发现,为维生素E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争议提供了合理解释,也提醒我们在个体化医疗时代,营养补充不能一概而论。
对癌症患者而言,盲目补充维生素E可能得不偿失,必须结合基因检测和医生建议,科学评估其适用性。
综上所述,维生素E在癌症中的角色复杂多变,既可能是细胞的“保护伞”,也可能被癌细胞“劫持”成为助长病情的帮凶。
未来,结合个体基因背景的精准营养干预,将是破解维生素E谜题,实现其最大化益处的关键路径。
癌症患者在服用维生素E时,应谨慎权衡利弊,避免盲目使用,方能为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DOI: 10.1093/jnci/djy20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维生素E#
2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