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难治性肠道 Behçet 综合征新突破,JAK1抑制剂upadacitinib成功挽救反复出血患者
2025-06-26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病例明确了肠道Behçet综合征的临床诊断难点,强调了病理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关键作用。
Behçet综合征(BD)是一种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肠道受累常表现为反复腹痛、肠出血,甚至大出血,严重时威胁生命。传统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如硫唑嘌呤)、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等,难治病例则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及沙利度胺。但部分患者对这些治疗药物不耐受或无效,临床亟需探索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Janus激酶抑制剂(JAK抑制剂)近年来在免疫相关疾病中展现疗效,部分研究报道巴瑞克替尼(JAK1/JAK2抑制剂)及托法替尼(JAK抑制剂)在难治性肠道Behçet综合征中表现良好,但upadacitinib在该领域的临床应用尚未列入指南,相关病例报道有限。
近期,发表在Gut杂志一项病例,聚焦一名27岁男性患者因3年反复腹痛及肠道出血导致的临床诊治过程。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失败后,经过右半结肠切除术及术后复发出血,经病理确认肠道Behçet综合征。鉴于患者对传统治疗药物(如沙利度胺)耐受不佳,治疗策略调整为应用新型Janus激酶1(JAK1)抑制剂upadacitinib,疗效显著,6个月随访无复发。文章详述诊疗过程、病理结果及治疗转归,为肠道Behçet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患者基本情况:
男性,27岁,主诉间断腹痛3年,伴下消化道出血,既往有口腔溃疡病史。入院查体无明显腹痛压痛,实验室显示炎症指标升高(CRP 22.31mg/L,ESR 25mm/h),贫血(Hb 77g/L),HLA-B51阴性。
影像及内镜检查:
CT肠道成像显示回盲部肠壁局灶性增厚(图1A)。结肠镜检查见回盲瓣及周边巨大、规则边界的深溃疡(图1B,C)。
图1 腹部CT及结肠镜发现回盲部溃疡及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内镜止血过程
病情进展及手术:
入院第2天因大出血,保守治疗及内镜止血失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图1D)。术后4个月行盲肠回肠造口恢复术,20天后复发大出血,紧急结肠镜显示吻合口新发活动性溃疡持续出血,采取电凝及钛夹止血措施(图1E,F)。
病理诊断:
术后组织镜检查示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伴血管炎性改变(图2A),符合肠道Behçet综合征病理特点。
图2 病理学显示血管炎,upadacitinib治疗后内镜痊愈表现
治疗策略调整:
由于沙利度胺引发的周围神经症状(头晕、双下肢麻木)导致耐受不良,改用upadacitinib治疗。3个月复查内镜显示溃疡完全愈合(图2B,C),临床症状缓解,口腔溃疡无复发,6个月随访无再次出血。
总之,本病例明确了肠道Behçet综合征的临床诊断难点,强调了病理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关键作用。传统治疗药物受限于不良反应及疗效不佳,upadacitinib作为一款高度选择性的JAK1抑制剂,展示出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尤其适用于难治性和药物耐受差的患者。本报告填补了upadacitinib用于肠道Behçet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空白,为相关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鉴于JAK抑制剂调控多条炎症信号通路,其对免疫介导性肠道溃疡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也提示未来应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本案例拓展了肠道Behçet综合征个体化治疗方案,强调多学科协作及动态治疗调整的必要性。
原始出处:
Hao J, Chen C, Fan X, Liu J. Dangerous intestinal disease: a case of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 with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Gut. 2025;0(0):1–2. doi:10.1136/gutjnl-2025-335715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upadacitinib# #难治性肠道 Behçet 综合征#
20 举报